中铝网站群

企业动态

郑州研究院“三代”铝电解节能技术的绿色之“铝”

来源: 郑州铝业、办公室时间: 2025-08-15

全球工业正在加速绿色发展转型,铝工业作为能源密集型产业,正面临一场深刻的 “绿色革命”。中铝郑州研究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部署,坚持科技工作“四大底层逻辑”,以“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为使命,深耕铝电解节能技术创新,从1.0到3.0不断迭代升级,让一块块金属铝披上节能“绿装”,为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成为铝工业绿色转型的“科技引擎”。

自强自立:炼就绿色技术“初代引擎”

“老一辈用280kA大型槽铝电解技术奠定了我国电解铝工业的基石,我们这一代,就要让中国电解铝技术站上世界之巅!”站在沁阳国家大型电解铝试验基地的电解槽旁,中铝郑州研究院沁阳铝电解试验厂厂长语气坚定地说道。

铝电解工业长期受“高能耗”瓶颈制约,降低电解槽电耗成为行业难题。为攻克这一难关,科研团队依托国家铝电解大型实验基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展开技术破壁攻关:通过模拟仿真优化阴极、阳极结构,研发“阴极稳流优化技术”“电压平衡优化技术”“能量平衡优化技术”,从根源上降低铝液水平电流与界面变形,释放有效极距;同步优化散热设计,形成稳定炉帮,减少侧下部散热损耗。

2013年,第一代深度节能技术(FHEST 1.0)横空出世。这项以“稳流保温”为核心的创新,实现了电解槽“低电压、高效率”稳定运行。2014年至2017年推广应用期间,吨铝节电超500kWh,相当于中等规模的电解铝厂每年减排数十万吨二氧化碳,为铝工业节能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迭代升级:激活节能发展“二代动能”

“实现‘双碳’目标,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技术攻关大会上,铝电解所所长的话掷地有声。2020年9月,国家“双碳”目标刚提出,中铝郑州研究院已敏锐意识到,节能技术必须向“深度减碳”升级。

科研团队在1.0技术基础上持续突破,进一步降低导体压降、优化磁流体稳定性,2020年成功推出铝电解第二代深度节能技术(FHEST 2.0)。

更令人振奋的是,截至2022年底,两代技术已在全国4000多台电解槽推广应用,累计节电35.5亿kWh,减排二氧化碳211.4万吨,相当于种活了近1.2亿棵树。这串数字背后,是技术实力的最好证明:对比国际知名企业海德鲁 HAL4e节能槽的同等指标,我国规模化应用的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这份成绩单,让该技术接连入选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中国“双十佳”最佳节能技术、工信部“二十大先进适用低碳技术”、2024年“有色金属行业十大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还荣获国资委“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典型案例”一等奖。荣誉的背后,标志着二代技术已成为支撑铝工业绿色转型的“核心支柱”。

对标一流:拓展绿色未来“三代新局”

“11800kWh/t-Al—这是国际先进水平的标杆,我们不仅要追平,更要超越!”中铝郑州研究院吹响了向更高目标进军的号角。

对标世界前沿指标,三代节能技术(FHEST 3.0)的攻关战正式打响。项目立项至今,研发团队将实验室“搬”到生产一线,从导体优化到智能协同控制、能量平衡设计到工业试验全流程,再到严选原料与精准调控焙烧启动,每个环节均经上百次试验,逐项突破。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坚下,试验槽稳定运行,提前达成第一阶段目标。

这意味着,我国电解铝规模化节能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更值得期待的是,当3.0技术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规模化推广后,中国电解铝节能指标将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进步。

从突破瓶颈到国际领先,从单项技术到系统集成,中铝郑州研究院用“三代技术”诠释了科技创新的力量。未来,随着3.0技术的成熟落地,更多电解铝企业将换上“节能芯”,让绿色成为铝工业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为全球铝工业低碳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附件: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网站|企业简介|联系我们|成员企业|信访联系|法律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241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技术支持:中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