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一甲子创新铸魂 六十载研途领航——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创新发展六十年
来源: 郑州研究院时间: 2025-07-18
黄河之滨,嵩岳之畔。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 “郑州研究院”)历经一甲子,从1965年的郑州轻金属研究所,成长为肩负 “建设世界一流有色金属科研院所” 使命的行业中坚力量。作为中铝股份科创核心,始终与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同频共振,攻克轻金属工业“卡脖子”技术,引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用自主创新书写中国铝镁工业的壮阔科技史诗。
如今的郑州研究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1个国家级、10个省市级平台。中铝检测(郑州)科技有限公司承担313项铝镁及合金质检仲裁,为ISO重要技术归口单位;中铝启元科技深耕精细氧化铝,河南华慧有色工程设计凭借“两甲两特”资质提供全链条服务。六十年来,累计完成国家“863”“973”等重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省部级291项,专利授权645项,起草国内外标准456项,是铝镁工业技术创新中流砥柱。
峥嵘岁月:初心如磐担使命
1965年8月,郑州轻金属研究所在郑州上街诞生。57名科技工作者自建“干打垒”窝棚,肩负破解我国铝工业技术、装备、资源难题的重任,开启自主创新之路。
1988年,研究所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铝冶炼技术开发中心合并,更名“郑州轻金属研究院”,实现从单一研究所到综合性科研平台的跨越。建成世界最大氧化铝试验基地等三大基地,构建完整研发体系,为铝工业规模化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2001年,主体随中国铝业在纽约、香港上市,并掀起科技创新热潮。2015年踏上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新路。2023年,正式成为中铝集团专业研究院。深度落实集团“3+4+4+4”科技创新体系,聚焦“四个特强”发展方向,聚力四大平台建设,全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有色金属原创技术策源地、重大科技成果辐射基地与高端科技人才聚集高地。六十年历程,是科技改革创新的实践史,更是新中国铝镁工业科技发展的缩影。
矢志创新:引领行业突破
在中铝股份“科技兴企”战略引领下,郑州研究院瞄准行业“卡脖子”难题,推动产业升级,成为氧化铝、电解铝重大工艺技术的发源地和辐射基地。
先后开发的“一水硬铝石管道化强化溶出技术”“双流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技术”“石灰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技术”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成为氧化铝工业主导工艺技术,有力支撑了我国氧化铝工业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电解铝技术大型化进程中,1996年“280kA大型铝电解槽成套技术”研发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铝、法铝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实现国产化、自动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发的FHEST三代技术成功推广后,吨铝直流电耗从13500度降至12000度以下,已在3000多台电解槽应用,累计节电35.5亿度、减排二氧化碳211.4万吨,综合效益超28.5亿元,能耗水平世界第一、领跑全球。该技术2018年获评国家发改委中国 “双十佳” 最佳节能技术,2022年获国资委 “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典型案例”一等奖,成为郑州研究院响当当的技术品牌与名片,其蕴含的 “FHEST” 精神更成为研究院人 “以一为基,勇创第一” 的旗帜。
深化改革:激活内生动力
作为公司改革发展“试验田”,郑州研究院实施“科改行动”,持续释放创新活力,2022、2023、2024年蝉联国务院国资委“标杆”评级。
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完善董事会建设,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升决策与风控效率。构建多维度薪酬体系,实施17项收益分红激励项目,将75名核心骨干纳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改行动”三年来,国家科技项目、国拨经费、制修订标准数和授权发明专利数均大幅增长。
大力发展战兴产业,中铝启元科技的40余种精细氧化铝产品覆盖多领域,出口20多国;中铝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国家启航企业名录。与40余家国内外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国际创新影响力持续提升。
人才强院:筑牢发展之基
郑州研究院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生态体系。目前,柔性聘任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30人,省市级100人,五级研究员及工程师197人,博士67人、硕士200人。
依托中铝集团“3+4+4+4”科技创新体系,聚焦“四个特强”战略方向,紧扣绿色低碳、新材料、数智化等领域的人才需求,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88人,其中博士硕士142人、各类成熟人才10余人。一批高素质人才的加盟,为郑州研究院人才队伍持续注入源头活水,目前已初步形成“数量可观、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力强”的人才梯队,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十年风雨,郑州研究院用科创“关键变量”为公司发展注入“最大增量”。未来,将以“科技报国”为初心,在建设科技特强“新中铝”征程中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