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网站群

媒体聚焦

兰州铝业产业革新实践获多家主流媒体关注

来源: 兰州铝业时间: 2025-10-22

近期,首次“国家标准走基层”活动在兰州启幕,不仅搭建起国标与产业的对接桥梁,更鲜活展现了甘肃省企业以标准为“金钥匙”抢占行业制高点的实践图景。其中,公司所属兰州铝业作为传统产业革新的标杆,凭借“国标引领绿色转型”的突围路径,赢得多方权威媒体聚焦,人民网:《中国城市报》、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纷纷点赞其以标准赋能产业升级的典型经验,为传统制造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国标为钥破转型之困 兰州铝业老厂房变生态厂区    

“现在空气清新,生态变好了,很多鸟在这落户,我们都为头顶鸟窝太多而发愁。”兰州铝业总经理助理徐薇的笑谈。作为新中国在大西北布局的首家电解铝厂,这家有着67年历史的国有企业,在国家碳排放系列标准的引领下,从“高耗能工厂”蜕变为“生态厂区”,为传统重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甘肃样本”。  

学用国标:老国企的“降碳先手棋”

电解铝行业既是有色金属产业的核心,也是能耗与碳排放管控的重点领域。2023年《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GB/T32151.14-2023)正式实施后,兰州铝业迅速将标准落地列为“新兰铝”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以“学标准、用标准、创效益”构建转型路径。

“我们把标准学习作为‘先手棋’,让每个环节都有国标‘度量衡’。”徐薇介绍,企业创新采用“内部研讨+外部赋能”双模式,组织技术骨干拆解23项关键执行要点,同时邀请国标制定专家与省环科院团队上门指导,解决碳核算、数据核查等实操难题。在燃煤计量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国标“每月校准”要求,整改计量不规范问题,确保碳排放数据核算精准性,为降碳行动筑牢基础。

真金投入:5.97亿元换11.2万吨年降碳量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落地。兰州铝业以国标为标尺,累计投入5.97亿元推进降碳与数智化升级,让标准要求转化为可见的转型成效。记者在现场看到,24 小时不间断生产的厂房外不见一缕排放痕迹,厂区内树木葱茏、飞鸟栖息,与传统重工业厂区印象形成强烈反差。

“从电解槽能效优化到烟气余热回收,每一项改造都对标国标要求。”企业生产负责人透露,通过全流程“碳体检” 识别高耗能环节,引入低碳技术改造后单环节能耗平均下降 12%。依托国标建立的“日监测、周分析、月核查”数据机制,联合专业机构开展碳核查,使碳排放数据准确率提升至 99.8%,为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夯实根基。一系列举措推动企业年降碳量超11.2万吨,成功通过省级绿色工厂评价。

改革协同:国标引领下的“效能革命”

记者调研发现,兰州铝业的转型不仅体现在环境改善,更彰显于标准与管理的深度融合。企业以国标落地为契机,推进管理体系“重理、重建、重构、重塑”,压减35%管理机构与33%中层干部,形成高效的“1113”运营模式。

“国标让成本管控有了明确方向。”财务部成本主管王东东介绍,通过对标能效标准推行“极致经营”,2025年上半年兰州基地、连城基地电解铝成本每吨均实现大幅降低,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在安全环保领域,将国标要求转化为2174项标准作业程序,创新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带动隐患排查量同比增40%,实现“环保达标、生产安全、效益提升”的多重效益。

记者在报道中指出,兰州铝业的实践印证了“标准既是生态监管的‘度量衡’,也是企业转型的‘指南针’”。这家扎根黄土高原的国有企业,正以国标为引领,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书写着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附件: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网站|企业简介|联系我们|成员企业|信访联系|法律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241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技术支持:中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