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

“老”班长的平凡之路

来源: 企业文化部时间: 2016-08-19

“老”班长的平凡之路

——记中国铝业中铝山东有限公司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徐鸿

员工眼中的全国劳模

刚参加完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徐鸿像见到久违的领导和同事激动不已。他眼中闪烁着光芒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将要进一步提升,我们党会把工作重心放在我们最广大的普通职工身上,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我们的工资待遇也会进一步提高!”

这就是徐鸿,总是能让别人看到希望,总是能率先为身边的人指明方向。他既有智慧、有技术,又能发明、会创新,他阳光而温暖,热情而又沉稳,不断引领着员工寻找班组、个人自身优势,确立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记忆最深的是2008金融危机那一年,在市场激烈的冲击下山铝“摇摇欲坠”,二铝人的心情陷入“寒冬”。为了降低成本,厂里新上了赤泥减排综合利用项目,但是试验并不顺利,分砂产量一直提不起来。此时的徐鸿却一眼看到了希望与前景,他带领其他4名党员一起立下了军令状,承担起“提高分砂产量10%”的党员攻关项目。为迅速打通流程,站在20多米高的赤泥管道架上,徐鸿和大家一起迎着刺骨的寒风,在1500多米长的管道上,一节一节的进行疏通;为调试影响产量的九项参数,他连续靠在现场50多天,400余次反复的测试,最终分砂品位提高了35%,日产量由1200吨提升到1800吨以上,一年就能多创效益1800万元,分砂项目也成为公司科技发展、逆境创业的经典一战。

工友眼中的拼命三郎

正当我们走进沉降工序岗位寻找原始记录时,只听同事吕程正在接着电话:“嫂子,你放心吧,徐鸿在现场好好的!”

“你问问他还回家吃饭不?好几天都不回家了!”电话那头传来无奈而关切地问候。

“嫂子,他没有每天工作8小时的概念,两个8小时他还嫌不够呢,他忙得已不食人间烟火了。要不,我替他吃了吧?”岗位员工吕程俏皮地跟电话里熟悉的声音开起了玩笑,接着又宽慰地说:“嫂子,我们班上有饭,等徐鸿回来我立即看着他吃饭,我保证盯着他吃完!还保证盯着他给你打电话!”

短短几句对话,顿感心里酸楚,这已经不止一次听到他忘记回家吃饭了,家人不放心,多次把饭菜送到了岗位上,即使如此,家里送来的晚餐经常演变成第二天的早餐,或者当天早餐延迟成午餐。一个火烧,被岗位员工用微波炉热过三四次,也不一定能等到他的“宠幸”。这位“铁打”的人一工作起来就进入忘我境界,这位全国劳模以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作风不断挑战和刷新着他忘我的工作极限。每次见到他,工作服上总是脏兮兮地浸满汗水和物料,春夏秋冬最典型的动作就是摘下帽子用袖子擦拭头上的汗水,两只袖子的颜色显着格外与众不同。他眼中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心里总是有放不下的事,一来到工作岗位,就像上足了发条一刻不停地忙活,吃在车间、盯在岗位、跑在现场,连续一周靠在厂里就是他的工作常态。这种常态早在拜耳法试车期间就已开始,记得那时生产上面临两大难题,赤泥输送困难和沉降槽跑浑。为了减少物料对沉降槽的冲击,徐鸿参与了《增加脱气装置》、《改变沉降槽进料方式》等多项攻关。那时,只要生产需要,一个电话,徐鸿就会从家里往厂里赶,从来没有8小时的概念,在50多度的高温环境下流程切换,一干就是一天,有时干完活,累的一下坐到地上,两三个人才能拉起来;为了确保输送,他每个班都要去露天的临时接力泵更换盘根,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有的时候下大雪,徐鸿就踩在冰冷的泥浆里。由于条件恶劣,空间狭窄,本来半个小时内能换完的盘根,需要两个多小时才换好,手和脚冻得麻木不听使唤了,但都不退缩,一直坚持了半年多,直到设备更新、情况好转。艰苦的环境,锻炼了徐鸿坚韧不拔的性格,也让他的业务能力突飞猛进。

上司眼中的创新明星

“根据矿石不同的物相组成,计算调整絮凝剂添加量,确保了赤泥产排平衡,扭转了生产的被动局面。小徐,真没想到这么复杂的工艺难题被你轻松解决掉了,不仅优化指标,还能每月降低能耗成本28万元!”调度主任谭学深拍着徐鸿的肩膀开心地说。徐鸿曾经在一线当了20年的班长,是谭主任手下最杰出的“将军”,对整个沉降工序的生产工艺可谓是熟记于心、印刻于脑,成为大家公认的“流程图”。无论遇到多困难、多复杂的生产难题,只要徐鸿在,什么地方加一根管道,什么地方需要流程改造,谭主任心里就感到特别踏实,徐鸿总是能缜密地拿出改造建议或指出流程中不足之处,让难题迎刃而解。谭主任常常忍不住夸赞徐鸿:“小徐逻辑性很强,敏而好学,说他是‘智多星’一点都不为过。又踏实肯干,再苦再难的工作都任劳任怨,说他是‘老黄牛’一点都不假!”

正是一位这样踏实肯干的创新明星,在公司第一条利用外矿生产拜耳法氧化铝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他先后参与了六项重大科研项目,提出合理化建议30余条,解决了大量的生产难题;在公司赤泥综合利用重大减排项目中,他主动承担“提高分砂产量10%”的攻关项目,使分砂日产量由1200吨提升到1800吨以上,一年多创效益1800万元;他提出的“沉降槽流程优化整合”和“沉降槽进料方式改进”建议,月降低汽耗、电耗合计28.9万元,月创价值24万元,为降低成本消耗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管理的班组多次被命名为公司“降本增效优胜班组”和公司级“工人先锋号”,以他个人名义命名的“优化沉降槽操作法”、“矿石频繁切换状态下赤泥产出动态平衡法”,推广应用后稳定了沉降槽操作、优化了经济指标。在他的带动下,他和十余位劳模成员一起,组建了11个劳模攻关团队,承担了20项攻关项目,徐鸿劳模工作室成为响当当的“技术创新的孵化器”。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一个人可以不进大学的殿堂,但不可以没有生存的技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徐鸿经常挂在嘴上的这句话,这也是他不断阶梯式跃进,最终登上劳模表彰奖台最大的法宝。如今的徐鸿,已站在新起点上,成为第二氧化铝厂沉降工序的工艺专工,面对新的工作起点,面对日益增多的工作量,当问及今后的打算,他这样回答:“获得全国劳模,是前进的动力,也是沉甸甸的压力,山铝给了我成长的舞台与空间,在企业转型发展、本质盈利的关键时期,只有一如既往、坚守岗位并创造价值,才会问心无愧!”

附件: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网站|企业简介|联系我们|成员企业|信访联系|法律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241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技术支持:中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