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迎着朝阳走进单位大门上班时,他已经奔忙在管道抢修第一线;当人们踏着暮色下班回家时,他或许又赶赴到下一个供水抢修点。冬天一身霜,夏日一身汗,晴天一脸灰,雨天满身泥,这就是西南铝动力计控中心供水运行部机修班班长刘波留给大家的日常印象。
“选择了机修这个职业,我就做好了工作早出晚归、加班加点的心理准备;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就要以身作则,让党员的光辉照耀在我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刘波说。
抢修,没有白天黑夜
供水运行部承担着整个西南铝的生产水供水任务,管网密、广、长,犹如一道道密密麻麻的血管,深入到西南铝的各个厂区,为企业生产提供最基础的保障。从1993年来到西南铝,在23年的时间里,刘波用双脚踏遍了所管辖的管道每一个角落,用心记下了每一条管线的走向与分布。
“随叫随到”是刘波所在的机修班的日常状态。没有白天黑夜,没有上班下班,手机24小时开机,接到抢修任务就必须第一时间赶去处理。2015年12月的一天凌晨,黄磏地区某处管道的排气阀出现故障,压力水一下子冲了出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水柱,而周边全是农用地,不及时修复,就会损害农作物,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接到电话后的刘波第一时间和3名同事赶往事故现场。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力抢修,故障终于得以排除。他们回家简单梳洗了一下,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任务。类似这样的情况,对刘波来说还有很多,由于管线长、人员少,他常常是今天的活还没干完,明天的活又跟着来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工作23年了,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既然干了这行,就把它干好。”
保供,必须全力以赴
近年来,随着企业形势的变化,供水运行部机修班成员从最初的12人精简为现在的5人。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班组成员的积极性,保供西南铝生产用水不受影响,身为班长的刘波是怎么做到的?
“身为班长,肯定要以身作则,凡事带好头,自己多干点,吃不了多大亏。遇到啥事多替别人想想,互相多理解,大家心气顺了,就没有啥工作干不好的。”刘波说。
每年的年终检修都是动力计控中心工作的一大“重头戏”。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年终检修给企业生产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带来的影响,动力计控中心给机修班安排的检修时间只有24小时。检修24小时,刘波就在现场坚守了24小时。等到生产、生活用水恢复正常供给后,刘波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才算落了地。“遇到检修、抢修,我们一般是干完就休息了,但刘波都是从头守到尾,他每次都是等到供水恢复正常后才离开。”提起班长,班组成员一致称赞。
为保证一年的优质供水,每年开春时,供水运行部机修班都必须抢在长江涨水前,在温度适宜时对吸水井进行破真空检修。吸水井口至井底约有22米,因无任何攀爬设施,检修人员需要利用安全绳索吊至井底,对阀门、管道进行检查、检修,并对井底杂物进行彻底清理。任何环节出了问题,后果都不堪设想。身为班长的刘波在检修前对每一个环节都认真细致地进行梳理,对安全带、安全绳索等进行仔细地检查。针对每个人的技术特点,检修中谁在井上,谁下井,他也都进行了合理细致地安排,并实时跟踪督查,确保万无一失。
钻劲,解决各类难题
23年来,刘波不仅拥有专注的工作态度,还致力于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与技能水平。凭借对专业技能的“钻劲”和“悟性”,他敢于挑战、大胆创新,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2015年,由于黄磏火车站扩建工程即将开工,刘波带领全班人员提前将两台2.5吨重的多瓣止回阀运至取水泵站备用,准备在今年的4、5月份对阀门进行更换。但由于原设计没有考虑到后续检修、更换的问题,在既无吊运设备,又无运送通道的情况下,从取水泵站至江边阀门井,高度几十米,陡坡角度超过45度以上,其运送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刘波多次和车间领导及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大胆提出从取水泵站围墙外至江边阀门井修建一条安全通道的合理化建议。目前,该安全通道已经修建完成,为阀门更换做好了充分准备。
“刘波技术精湛,在平时的工作中,喜欢动脑筋,办法多,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供水运行部主任涂波表示。
2016年3月,水处理2号、3号搅拌泵立轴出现了锈蚀状况,需立即更换。每根轴长2.5米,重达500多公斤,且操作空间狭小,这给运送、吊运都带来了诸多困难。刘波事前充分准备好了检修方案,在现场指挥班组成员密切配合,作业协调一致,成功解决了拆卸、吊运、装配等问题,仅用4天时间就圆满完成了两根轴的更换任务,消除了安全隐患,使搅拌机运行平稳,实现了均匀搅拌。
2015年,在班组人员只有5人的情况下,刘波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了西南铝近5000米供水主管道的巡视、检修及取水、净水、送水设备和阀门的日常检修工作,为安全、优质、可靠、经济供水作出了突出贡献。(彭 英)